閥塊內油孔設計
閥塊體內的油道孔,用以聯系各個控制元件,構成單元回路及液壓控制系統。油液流經塊體內油遭孔的壓力損失與塊體的油孔的孔徑尺寸、形狀以及光滑度有關 通油道孔過小、拐彎多、內表面粗糙.壓力損失就較大;油道孔徑過大,壓力損失雖可減小,但會造成塊體外形增大。所以.設計塊體內油道孔時,應盡量縮短油道長度,減少拐彎.臺理確定油道孔的通流截面積。
在布置閥塊孔道時,首先根據系統的總體布置確定各油口的方位,互相淘誦的元件應盡量置于兩個互相垂直的相鄰面上,以簡化孔道布置。然后,先走通主油路.再完成小通徑的油路和控制油路。
塊體內油道孔徑的確定可按下式計算:
如圖2,閥塊體內設有公用壓力油孔P、公用回油孔O,公用泄漏油孔L及四個螺栓孔,用以聯系各個單元回路,從而構成所需要的壓控制系統。
(1)公用壓力油孔P:孔P是Z坐標方向通孔,油泵輸出的油液經調壓后進入公用壓力油孔P,作為供給各個單元回路壓力油的共用油源。
(2)公用回油O:孔O是Z坐標方向通孔,各單元回路的回油均經過公用回油孔O流回油箱。
(3)公用泄漏油孔L:孔L是Z坐標方向通孔,單元回路中.凡是帶有外泄漏的元件(如減壓閥類、順序閥類以及換向閥類等)的泄漏孔,均與塊體內的公用泄漏油孔L連通。
公用孔的X坐標xO、xP、xL 與換向閥的閥孔P、O、L的位置有關。
公用壓力油孔P、公用回油 O的坐標yp、yo主要與溢流閥的進、出油El位置有關,應使P、O 與溢流閥進、出油El連通方便。公孔在閥塊體上的坐標位置及孔徑應保持不變。
螺栓孔是位于塊體4個角上的4個沿Z坐標方向的通孔,用以把中間閥塊固定在底座與上蓋之間構成液壓控制系統。油道孔及其輔助油孔包括與元件相連通的油道孔、輸出油孔、測壓點、輔助油孔及固定元件螺釘孔等。
< 上一個
密封圈導致油缸泄漏故障的重要因素
下一個 >
液壓缸爬行現象的解決方法